作为2025届音乐艺考生的母亲,这半年在紫艺的陪考历程,彻底重塑了我对教育的认知。当我的孩子带着零基础的音乐履历走进这里时,黎校长那句话至今回响在耳畔:“音乐基础是零,但眼睛里有光”——原来在真正的教育者眼中,每个生命都是亟待点燃的火种。
记忆中最鲜明的画面总与夜晚有关。杜老师凌晨三点批改视唱作业的侧影,被监控摄像头偶然记录下来——她面前的平板电脑反复播放着学生考试视频,暂停键磨损得格外明显。曾老师的办公抽屉里永远备着各种糖果,后来我才知道,那是她为情绪崩溃的孩子们准备的“情绪急救包”。
最令人动容的是,她把抑郁症学生的药盒重新排列成五线谱模样,“这些白色药丸可以是音符,而人生本就是未完成的乐章”。
钢铁丛林里的教育净土——为什么我总是很感动?
在带着孩子来到紫艺之前,我见过太多的艺考机构给我“打包票”,他们告诉我他们有所谓的“保过班”和“签约保底”,当然,价格也高出市面上一大截。作为家长,不过是希望孩子在完成自己梦想的同时,走出一条别样的道路。当然我是心动过的,但是亲眼见到黎校长劝退想砸钱买证的家长,并且听她说出那句“我们要的是十年后孩子们站在舞台上不心虚”之后,我觉得,我好像来对地方了。
展开剩余53%我除了是艺考生的家长,也更像是一个教育旁观者。紫艺的老师们跟学生还有我们这些家长们,联系得总是很紧密。孩子们不愿意告诉家长的话,总会偷偷说给老师听,有时我的焦虑甚至超过孩子,甚至曾在寂静的深夜,连发十几条语音给班主任。
而这时,班主任张老师带着咳嗽声的回复里,背景音是孩子新录的练习曲——三个月前,这个连拍子都打不稳的孩子,如今奏出了令我落泪的旋律。
在孩子备战艺考的过程中,作为家长我似乎也在成长。我在思考对孩子的人生规划、思考亲子之间的沟通方式。同样我从这些教育工作者的身上,看到了负责、用心、真心和热忱。对于他们来说,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,也承担着一个家庭的期待和未来。
现在翻看孩子珍藏的手写评语:“今天高音区有进步”、“焦虑时就吃颗糖再练琴”,突然理解了教育的真谛。那些熬夜修改的教案、偷偷塞进琴房的润喉糖、比家长更先察觉情绪波动的敏锐,最终都化作托举的力量。
当曾经叛逆的少年主动加练到深夜,当零基础的孩子捧回音乐学院合格证时,我真正明白:最珍贵的从来不是一纸证书,而是一群教育者甘愿蹲成台阶,让每个孩子都能触摸到星空。
发布于:天津市粤友钱优配-网上股票配资-168股票配资网-配资平台开户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