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,正在央视热播的《浴血荣光》上了点儿厉害的——收视飙过1.5,央视一套黄金档,连《新闻联播》都伸大拇指推荐,什么叫“赢麻了”?
这就是。“革命历史剧”拍得让观众大呼过瘾,这操作搁以前,妥妥想都不敢想。这类题材向来自带“正统”“高大上”“一板一眼”的标签。可偏偏《浴血荣光》没走寻常路,演员阵容能吓掉一众剧荒患者的下巴,剧情节奏比追剧党还能跑。且慢夸,让我先问句革命历史剧,凭啥被说成“年轻人不爱看”?难道这锅非得他们背?
说到革命历史剧,国内主流圈里向来分成两派。你要是喜欢搞人物群像、做心理描写,《觉醒年代》《恰同学少年》之类的文戏代表绝对能看你泪流两行鼻涕一挂。而若图爽快,“子弹飞”“大炮轰”的《长沙保卫战》《跨过鸭绿江》无疑是硬汉子的天堂。可《浴血荣光》这一上来,直接两手抓,两手都硬。文戏?有!光惊心动魄的历史现场还嫌不过瘾,更要看那些钢铁一般的革命信仰怎么用血泪写出来。武戏?全!生死时速的围剿、满街的硝烟,用就是你别眨眼,眨眼就错过了一个燃爆的瞬间。就冲这点,多少“历史剧必睡党”都得认怂。关键,这剧一就摆明了,不打无聊官腔,也不念空洞大词,血腥、压抑、悲壮,历史原来可以刀刀见骨。这一下把观众的好奇心直接拉满老天,革命历史还能这么拍?
剥洋葱一样展开,《浴血荣光》把观众拉进1927年的历史大背景。国共合作破裂、汪精卫下铁命令“宁可错杀一千,也不漏一个”。这里绝不止是喊口号的脸谱戏码。年仅16岁的少女、命运多舛的小夫妻、卖报童,个顶个儿祭上热血青春。不是冷冰冰地讲述,而是镜头怼上去,把普通人的命运摆上桌面,让荧屏外的你我都得捏一把汗。观众这边气得想砸遥控器,那边屏幕里“打倒反动派,革命成功万岁!”的呐喊震天。你说革命历史剧只会讲大道理?醒醒吧,“大道理”原本就是小人物用性命磕出来的硬骨头。文戏武戏齐飞,情感节节高涨,到底值不值追?难怪刚播两集,弹幕已经吵成一锅粥“哪里‘老掉牙’?分明是热血骄阳!”。不少青年观众还在社交平台秀观后感——“比心理剧刺激,比言情剧更揪心。”革命历史,原来这么带劲,兄弟姐妹们这次算是真正看明白了。
热血过后,镜头缓一缓。不信你围剿虽暂时结束,但一片死寂背后实际上更可怕。表面是风平浪静,实则每个人心头都压了座大山。反方观点也不容忽视。有人觉得,这种革命历史剧你怎么拍都拍不出“新意思”来毕竟历史车轮滚滚向前,结局早就写在教科书里,还能有什么悬念?更有观众担心,“燃”“惨烈”这类情绪,拍多了会不会就成了纯摆设?热泪盈眶一次可以,天天煽情有点腻味。“把历史拍给电视台观众要的不就是解压和周末快乐吗?”——这样的声音,其实一点不稀奇。在饭圈文化盛行、快节奏社会的今天,谁有耐心静下心咀嚼“苦大仇深”?有些人甚至怀疑,这种大剧不过是“央妈”的保底收视工具,真正属于年轻人的国剧,应该叫“古偶”“爽文题材”才对胃口。这些质疑,像一道道暗流,随时可能把剧“拖下水”。
粤友钱优配-网上股票配资-168股票配资网-配资平台开户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